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斗室智库 > 斗室智库

北斗产业冥想:2025年产值能突破万亿吗?

添加时间:2025-04-22 07:30:09 来源:曹 冲

今年已经是2025年了,是“十四五规划”的收官之年,大家都记得,在2021年“十四五规划”启动之年,大家都热烈地讨论过,许多人都说,五年内产业产值应该翻一番,达到8000亿元,有的人说应该冲击万亿元,众人认为不应该有什么问题,于是“十四五”产业规划“万亿元”产值就成为我们北斗产业界心中的一个大目标。      

谈到北斗产业发展,需要回顾和展望其发展过程与经历的时期。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。从应用服务产业而言,是从GPS应用开始的,从大地测量和航海作业应用开始的。由上图可见,我们以15年为一个时期,就1991年至2035年,划分为三个时期,也比较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实际。而且,这三个时期有明显的界线,及其内涵,都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,应该做仔细的研究,才能深刻认识其中的许多市场奥秘和产业升级的数字密码。第一个时期,我国还没有建设完成自己的完整导航系统,所以主要是利用GPS来推动产业进步。第二个时期,我国开始北斗二号、三号的建设进程,并且先后投入运营服务,主要依托自己的卫星系统发展产业,明显抓住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。第三个时期,是从北斗导航进入北斗时空和中国新时空发展期,完全是个崭新的产业发展阶段,推进实现智能时空和时空智能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,进入实现深化发展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划时代的发展阶段。

由2006年-2023年产业总体产值图可见,当2006年产业进入第二个时期,标志性的体现是我国的导航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了100亿元,到2012年北斗二号投入服务,我们就将2013年称为北斗产业元年,因为我们真正有了自己的无源卫星导航系统,当年北斗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,年增长值突破200亿元,年增长率为28.4%。然后数年,北斗产业产值年年节节攀升,直至2020年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,年增长值达到583亿元,年增长率为16.9%。近些年来,北斗产业总产值在步步下降,这是正常的情况吗?似乎是正常,也不正常。应该作何解释?2020年北斗三号正式投入全球服务,对于北斗产业而言是个重大转折点,从着力系统建设到全力运营推广和产业发展的重大转折,从技术推广为主导的“北斗+”到应用服务为主体的“+北斗”重大转折,从北斗导航技术引领到北斗时空产业服务重大转折,实际上北斗导航已经大而化之,成为北斗时空,乃至中国时空,成为人们生产、生活、生态须臾不可离开的物事,不可或缺,难分难舍,形成了依赖性,这就是铁的现实,这就是大趋势,中国如此,国际上何尝不如此。GPS/GNSS向PNT、确保PNT发展,说明这是总趋势大方向。可以断言,北斗导航是个千亿级产业,北斗时空是个万亿级产业,中国时空是个十万亿级的产业,我们现在正在北斗时空的宽阔大道上迅跑。北斗导航,是“十三五”及其以往的事情,那是过去式,北斗时空是进行时现代式,是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的事情,中国新时空是未来远大产业,是“十六五”及其以后的事情。有此认识,也就足矣。在这里,我们再来看2006-2023年产业总体产值图,会发现该图没有体现大趋势大转折大发展的概念,还是停留在以北斗论北斗的原地踏步的境界,还是按照“十三五”及其以前的思路来讲北斗产业,没有融入时俱进的时空开拓性,没有真正融入满足大众服务的北斗标配化精神实质。

新冠大疫,表面上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,包括对于北斗产业的影响,但是细想起来,它又何尝不是一场北斗时空技术及其产业的一场技术知识大普及,产业应用大深入,服务产业的大发展,北斗应用与服务,体现在新冠大疫的上上下下、方方面面,从总体态势的把控、疫情发生发展过程实时动态监控、追踪溯源、调度管理、精准决策施策,一步步、一层层、一段段、一幕幕,都是一场北斗时空大而化之的“北斗标配化”供需大革命。

上图是美国在2019年发布的一个市场报告的典型趋势分析。由图可见,北美的GPS(GNSS)产业民用经济效益贡献,是在2012年才有大发展,与前一年相比,效益贡献从440亿美元飙升到870亿美元,几乎在一年之间翻了一番,年增长率达到97.7%。为什么有这样的发展速度,其理由为低成本的卫星导航技术、智能手机和快速的无线电网络的电信传输,以及车辆信息系统与位置服务,成为所算效益90%以上的驱动力。这明显的表明,是应用与服务产业的用户群体数量巨增,让卫星导航芯片的成本大幅度降低,智能手机数量急升,以及无线网络便捷性充分发挥,因此效益贡献的年增长数从110亿美元,在2012年跃升数值为430亿元,然后保持高位增长,甚至连年出现超过50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,年增长率超过20%,到2017年的六年间,GPS效益贡献从44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3020亿美元,增长率达到686%。显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实例。前两年看到,美国扬言GPS在北美贡献的效益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。同时,欧洲也提到欧洲伽利略系统的影响力,已经涉及欧洲GDP的10%。而我们的北斗,从2013年北斗产业元年开始,差不多有12年,北斗芯片的售价从数百元降到数块钱,降了何止一百倍,让其边际成本几乎降为零,甚至变成IP核,为他人作嫁衣裳,为北斗标配化应用服务大开方便之门,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发展态势,进入了大象无形、大音无声、大众无感的发展阶段。实际上,北斗到处都是,你的智能手机、你的共享单车、你的电动摩托、你的智能手环、你的电子地图、你的便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,那里都有北斗的身影。在此同时,北斗应用服务早已经摆脱行业应用的羁绊,打开区域应用服务的大千世界,开疆扩土,进入综合应用服务的广阔天地,北斗高精度的时间和空间服务,已经成为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保护神。许多许多大型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公司,多种多样的汽车网联、专车服务公司,数以千万计的运输车辆和物流快递人员在做贡献,然而,就连甚嚣尘上的低空经济的无人机应用服务和时空运作管理,都没有真正进入北斗时空产业的统计范畴,或者是没有充分重视其服务的价值贡献。除开北斗产业本身的深化发展研究了解之外,更多更大量的融合发展贡献,也没有真正完全进入我们的视线,现代产业的特点是你只有我、我中有你,相互依存,相互渗透,竞相发展,共同进步,这些都是我们的功课、功底、功力所在。

应该明确指出,北斗产业实质上分为三个层次:一是以北斗的PNT服务为核心的技术推广主导的“北斗+”新兴产业;二是与北斗密切相关的“+北斗”(包括大安全、大数据、大链接、大计算、大服务)在内的智能信息产业群体;三是传统产业的“+北斗”数字转型和现代化改造。以上这些是北斗时空和中国新时空产业的真蒂,其中第二、第三项现在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,但是已经体现出它们强大的生命力,已经逐步进入政务、商务、产业的业务系统,已经在无人化、自动化、融合化、智能化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,已经有明显的价值贡献。从现在的产业分析,值得注意的事情有三:一是目前的统计还沿用原来的思路脉络,与地方上的统计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和缺失,以鄂湘豫而言,2023年产值,差不多与武汉市一个城市自己报告的产值差不多,可见需要大幅度调整,我们在区域发展方面需要优化提高;二是我们就北斗企业去分析,而没有认真地从大网、大厂、大集团、大产业,实现对接和有效的剥离北斗时空服务的价值部分,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,难度极大,但是必须迎难而上,才能真正认识北斗时空产业的价值链;三是在新兴领域,在融合创新领域,涉足程度不够,讲不出许多有分量的权威论断,还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,这是未来产业的一部分,应该正常,未来已来,我们必须认真面对,需要创新的思维,需要创造精神,需要根本性突破。看看上海华测的2024年报表,实在令人刮目相看,其营业收入32.51亿元,同比增长21.38%,其国内营业收入23.13亿元,同比增长18.07%,国际营业收入9.38亿元,同比增长30.39%。说明只要有决心有追求,完全可以为人所不能为。如果从2021年开始,因为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点,进行北斗时空产业总产值调整,找补回缺失的份额20%,增补大厂贡献的份额9%,再加上融合创新与正常发展进步份额8%,然后连续维持四年的16%左右的增长,完全有望在2025年北斗时空产业的总产值达到或者超过万亿元大关,可能真正体现其北斗时空的国之大器价值。以上只是一种深思冥想,一种判断,一种追求顿悟的过程。真知灼见,仅供参考探讨。

上一篇:敏捷导航为西欧立了RTK新标准
下一篇:没有了
图文推荐
热门阅读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