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18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,历经四年研发,由中国铁建铁四院牵头承担的《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》成功完成。该研究解决了我国铁路勘测完全依赖GPS的问题,可实现北斗系统全替代,是我国交通领域探索“中国方案”的一次突破创新。
中国高铁发展迅猛,在建设及运维过程中,因高铁线路跨度大、涉及的地质环境复杂,技术人员需要建立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并对铁路轨道进行精确测量。长期以来,铁路工程的勘测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变形监测等各个领域涉及导航定位技术的,仍以GPS导航定位技术为主,存在地下空间无信号覆盖、不够精准等问题。
据铁四院勘察院总工程师曹成度介绍,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工程测量主要优势体现在卫星导航的自主可控。北斗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地基增强来实现高精度定位,应用的范围比原来传统卫星导航更加广泛。
北斗系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勘测向智能化方向转型。近年来,随着机载雷达、无人船、倾斜摄影、无人机等新兴测绘技术的普及,我国铁路勘测逐步改变了传统勘测技术手段单一、测量效率低、质量控制难、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。
铁四院勘察院测绘三所所长李猛表示,以前铁路工程勘测,500公里长的道路要分五段,平均每段至少需要50名勘测人员,大约3个月时间才能勘测完成。据估算,通过智能勘测,在初测阶段可减少野外勘测人员规模约40%,工期可缩短约30%。
曹成度表示,智能勘测是铁路勘测行业的一项重大创新,将推动中国铁路行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化转型,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。
北斗导航向中国时空转变是个大方向大趋势大跨越,也就是从卫星导航向泛在时空过渡,是一种顺理成......
中国北斗,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。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,历经二十六载,从无到有......
近年来,我国在遥感测绘、定位导航、科学实验等中高轨道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,如风......
据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刊物《航天与火箭制造》登载的文章称,该研究所......
几乎是前后脚,中国北斗在过去一个月内迎来两则重磅消息。8月31日,来自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......
展望未来30-50年,我们将以卫星导航系统的时 空为基石,集成光学、声学、电学、磁学、机......
2017年11月,北斗三号首批组网卫星以“一箭双星”方式成功发射入轨,截至目前已有16颗卫......
据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消息,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导航定位基准站全部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......
近日,深圳市在南山区西丽街道、桃源街道、宝安区新安街道、西乡街道启动了共享单车高精度定点停......
这似乎是个老问题,实际上也是个新问题。因为智能的问题,现在与无人驾驶密切相关,引出一堆新问......